【常见疾病】查出来胆囊结石,到底切还是不切?
全文682字,阅读约5分钟
多年以来,在谈到胆囊结石的治疗时,胆囊切除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很多患者表示疑惑不解:“胆囊有了石头,把石头拿出来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切掉整个胆囊??”
今天咱们就简单说说这些个事儿,,,
胆囊结石是怎么回事儿?
腹腔镜下看到的胆囊
胆结石的胆结石成分复杂,包含胆红素、胆固醇及钙等,形成原因大致可分成三种:
1、胆固醇性结石:因为肥胖,常吃高油、高热量食物,造成胆固醇在胆汁中浓度增加,形成结石。
2、色素性结石:因为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或患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的病人,由于溶血形成胆汁中异常胆红素增加,沉淀在胆囊内,会增加形成胆红素结石机会。
3、混合性结石:以上两者原因都有。
目前我们手术中切除胆囊内的结石,绝大部分是 胆固醇性结石。色素性结石则非常少见。
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急性期疼痛剧烈,有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及发热;
有时仅仅有饱胀不适感,常常被误认为胃病。
如果未及时治疗,可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因此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切除胆囊也有坏处
长久以来,胆囊切除在胆囊结石的治疗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做为人体重要器官,胆囊切除后往往会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统计数据表明:胆囊切除手术术后,92.36%的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18.23%的患者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
1、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肝脏产生的胆汁经肝胆管排出,一般先进入胆囊内,经过胆囊粘膜会吸收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当进食后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所以胆囊切除患者,进食高脂饮食后,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泻等症状。而且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持续性地流入十二指肠,增加了反流入胃的机会,易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
2、胆囊具有调节胆管内压力平衡的作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代偿性扩张,胆总管下端相对性狭窄,胆汁易形成涡流,可增加胆总管结石发病机率。
3、初级胆汁酸持续不断地进人肠道,与细菌接触形成大量的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能刺激结肠黏膜的有丝分裂,有增加结肠癌发病机率。
4、胆囊切除术后可能引起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这些情况可以做“有胆英雄”
对于胆囊功能良好、胆囊炎症不重的胆囊结石患者,可选择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
腹腔镜下于胆囊底部切开一小口,通过胆道镜取净结石后再缝合,从而留住有用的胆囊,恢复了真正的健康(而不是亚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器官的功能,才是真正的微创治疗理念。
适应症:
1、胆囊的位置、大小正常,胆囊的形态、功能正常,以及收缩功能良好,胆囊壁的厚度在4mm以下。
2、结石为单纯性胆囊结石,结石数量较少、大小正常,以及没有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近期内也未出现过胆囊炎急性发作,即所谓结石“静息状态”。
3、没有进行过上腹手术史、空腔脏器穿孔史等急性炎、没有患过肝硬化等病史,以及有明确的保胆意愿,并且完全理解结石会有复发的可能性。
4、B超下见:胆囊内胆汁透声良好,结石多为单个或多个小结石,结石可遂体位改变而移动。
这些情况还需要做“无胆大侠”
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做保胆取石手术。
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或者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就是说,只要发作过一次的胆囊结石,都需要手术切除。
儿童无症状胆囊结石,原则上都不要手术。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要预防性手术切除,可以定期复查。
其中70%的人,终身不需要手术。他们中,有30%的人一生中会出现症状或者并发症而需要手术。
所以,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只要符合下面任何一条情况,就需要手术。
胆囊结石伴急性炎症
胆囊壁厚大于5mm
胆囊壁弥漫罗-阿氏窦结石或弥漫型腺肌症
胆囊管闭塞
胆囊萎缩者
胆囊结石过大
或充满结石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
老年患者
而保胆取石的主要争议是结石复发的问题,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术后有效的预防措施,目前研究表明术后胆囊结石复发率并不高。
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专长:普通外科、腹腔镜微创手术。
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双镜联合下胆道手术;下肢静脉曲张的激光微创手术。甲状腺癌、乳腺癌手术。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等急腹症的抢救手术。
坐诊时间:详见微信公众号排班表。
电话:18382628068
大医精诚 救死扶伤!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常德贵一行莅临市中医医院调研指导
点击图片↓一键导航